養蛋雞總是想讓雞多產蛋,產蛋時間更長一些。但是不是光想想就能實現的,要付出行動才行。今天無抗雞飼料歸納了延長產蛋周期的方法,養殖戶只有按照以下方法去做,才能實現延長產蛋高峰期的愿望。
營養攝入
蛋雞每天實際的營養攝入量由日糧組成(飼料配方)和飼料攝入水平(采食量)決定。遺憾的是,18周齡~25周齡的蛋雞采食量很有限,可能無法滿足其對營養和能量的需求,從而造成缺乏。
高溫造成的日采食量降低也會導致營養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增加午夜喂料可以提高蛋雞的日采食量。如果日采食量低,還應檢查蛋雞的飲水水平。飲水限制過嚴,或由污染造成的水源變味可能會造成采食量降低,這會造成蛋重減輕,進而降低最終的產蛋總重。
在開產階段,由于采食量低造成的營養物質和能量缺乏,會給整個產蛋周期造成影響。因此,應經常檢查蛋雞的營養需求和實際采食水平,因為營養攝入量=日糧組成×采食量。
能量需求
能量需求由維持、產蛋和生長決定。能量消耗由飼料能量水平、飼料組成和飼料的飼喂/管理決定。采食量和代謝能攝入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因為蛋雞會根據日糧的能量水平調整其采食量。然而,這種調節機制并不完美,開產伊始,當務之急是使蛋雞達到成年體重,以便在產蛋周期能獲得良好的持久性。為了達成該目標,飼喂含高水平代謝能的飼料成為需要——高于產蛋后期所提供日糧的能量水平。
如果在開產時,蛋雞還在努力使自身的體重達到成年體重,此時日糧可以再添加能量來提高總能量。在達到成年體重且蛋重也到達期望的水平后,日糧能量水平可以在產蛋周期后期進行降低,在日糧中添加不溶性纖維控制采食量,防止蛋雞肥胖。
礦物供應
進入產蛋期后,鈣的利用率變得非常重要。及早給蛋雞群供給產蛋前期料,從而滿足其對鈣營養的需求。
確保鈣能夠以適當的水平供應,盡最大可能降低骨骼的脫鈣水平,以便獲得強健的骨骼;另外,在產蛋期供給粗糙、緩釋型鈣源。
肝臟健康
當蛋雞要實現90周~100周的生產周期時,肝臟是其取得成功的關鍵器官。原因是肝臟及其健康和功能會影響蛋重、產蛋率、產蛋持久性、蛋殼質量、死亡率和飼料轉化率。
蛋雞的年齡越大,其所產的雞蛋質量就越大,對肝臟保持健康所帶來的挑戰就越大,主要威脅是無所不在的患脂肪肝的風險;再由于脂肪肝而引發產蛋的問題。
蛋雞日糧必須添加膽堿。在脂肪肝發病率較高的情況下,蛋雞于18周齡開始其日糧可添加膽堿。
飼喂技術
通過改變飼喂技術來調整管理將會給蛋雞帶來好處。對處于產蛋周期后期的蛋雞而言,所采用的飼喂技術似乎比實際的營養更重要。
建議的飼喂技術具體內容如下:早晨供給飼料(占每天總飼喂量的40%),確保中午時料槽為空(維持1.0h~1.5h,以提高當天結束時的采食量);在關燈前6h~7h進行1次午后喂料(占當天飼料總量的60%);如果有可能,增加1次午夜飼喂(關燈3.5h后,開燈1h~2h)。
氨基酸需求
3個不同生產階段(生長期、開產期、產蛋期)和相應的理想氨基酸構成會有所不同。賴氨酸是最常見的影響生長的限制因素,蛋氨酸是產蛋期的限制因素。
開產伊始,蛋雞的采食能力仍受到限制,可能無法滿足其對氨基酸的營養需求,從而造成缺乏。
因此,日糧氨基酸水平應該根據觀察到的實際采食量和產蛋量進行調整。隨后,在產蛋周期中,從60周齡~90周齡,蛋雞的可消化蛋氨酸需求減少近12%。然而,同雞群中不同蛋雞在生產性能上將有所不同,結果造成它們對蛋氨酸的需求也有所差異。
在完成生長后(約30周齡~35周齡),減少趨勢仍會繼續。在產蛋周期的后期,氨基酸水平應該根據日產蛋質量而不是蛋雞年齡來確定。如果用平均產蛋率來估計每日的氨基酸需求,會造成大多數蛋雞的需求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