旂觥原件高28.7cm,長38cm,現藏于陜西周原博物館。是西周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件青銅藝術品。長方體,圈足。器前端為獸形,后有獸首與鳥組合,有象鼻形垂珥。蓋前端為一垂角獸,獠牙巨鼻,后端作獸面,巨目咧嘴,眉作圈曲龍形。蓋上兩側飾欣首卷尾夔龍一對。主體紋飾為大獸面紋,流口后沿及圈足均飾回顧形夔紋。全器中線及四隅設有透雕棱脊。觥體長方形,曲口寬流,鼓腹圈足,中線和四角鑄有透雕棱脊,顯得穩重大方。流上花紋與觥蓋相同,腹壁四周飾展體式外卷角大獸面,圈足則飾回顧式花冠龍紋。觥鋬采用雕塑手法,作成三種動物形象,上為龍角獸首,中為鷙鳥,下作象鼻,安排甚為得體。蓋、器同銘,各鑄四十字,大意是周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這天,王命令作冊旂去給相侯貺贈望土,沉賞賜給旂青銅和奴隸,旂便為父乙鑄造了這種祭器。
旂觥的整體形象酷似綿羊,是吉祥的象征。器身有百余個互為首尾的動物圖樣,更顯神秘與富麗。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羊"、"祥"通假。西漢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禮用之。"《漢書·南越志》記:"尉佗之時,有五色羊,以為瑞。
羊天生麗質,象征純潔珍貴。在中國,美的本義和審美意識,都是從吃起源的。“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識,即味覺審美意識,是人類其它審美的先河。對味覺審美的崇拜,是人類審美活動的源泉。
在古人的觀念里,羊是美善的象征。《詩經》中有一手首篇名為“羔羊”的詩,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說文》有“美與善同義”之說。
羔羊似乎懂得母親的艱辛與不易,所以吃奶時是跪著的。羔羊的跪乳被人們賦予了“至孝”和“知禮”的意義。《春秋繁露》云:“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
用旂觥作為禮品送人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