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去此弗甚遙,宣成雅具時猶見。寒芒秀采總稱珍,就中雞缸最為冠。牡丹麗日春風和,牝雞逐隊雄雞絢。金尾鐵距首昂藏,怒勢如聽賈昌喚。良工物態肖無遺,趨華風氣隨時變,我獨警心在齊詩,不敢耽安興以晏。”
從這首清代乾隆丙午御題仿古詩中,可以知道明代成化斗彩,在成化以后二百多年的清代乾隆時期還能依稀見到,并被尊為成化制瓷中的最成功之作,乾隆皇帝不僅讓當時的景德鎮御窯仿制,還題詩作志。
“斗彩”瓷器,創燒于明代成化時期,在景德鎮御窯燒制的雪白的瓷器胎體上,用成化時期特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作輪廓線,再以艷麗的紅、綠、黃、紫等諸色填在釉上,入窯經低溫二次燒成,姹紫嫣紅、交相輝映。
有史書上說,成化皇帝熱衷書畫,有一次他欣賞宋代人畫的《子母雞圖》,看到母雞帶著幾只小雞覓食的溫馨場景,非常有感觸,就在這幅畫上題了一首七言詩,表達了母雞對小雞的呵護之情。也許正因為如此,成化皇帝萌發了要做成化斗彩的心愿。另有學者分析說,畫雞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成化元年是雞年;再一個就是“雞”和“吉祥”的“吉”諧音。
1999年4月在香港的蘇富比舉辦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斗彩,拍出了2917萬元港幣的天價,成為當時中國古代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最高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