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紅早(鄂茶4號)品種登記號:國審茶980001審定情況: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1997年認定,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1998年審定。品種來源:湖北省宜昌縣太平溪茶樹良種繁育站從宜昌大葉群體種中經單株選育而成。特征特性:小喬木型,樹姿半開張,分枝較密,葉片長橢圓形、黃綠色,葉質厚而柔軟,成葉水平著生,葉面稍隆張,嫩芽黃綠,茸毛多。特早熟品種,發芽整齊,抗寒性較強,抗芽枯病、心枯病能力與福鼎大白茶相同,越冬芽一般于2月中旬萌發,2月中旬即可采茶,春梢一葉期比福云6號早2天,比福鼎大毫早10天。茶多酚含量高,紅、綠茶兼制。產量表現:14年生茶樹畝產175Kg左右。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深厚肥沃、疏松田地,重施底肥,平衡追肥。(2)定型修剪,注意壓低修剪高度,采取三次定型修剪。(3)防治病蟲害,在海拔800m以上茶區,注意防倒春寒。(4)宜采取無性方式繁殖。適宜種植地區:適宜湖北、福建、湖南及相似茶區種植。“鄂茶7號”(商品名為“五峰柳葉早”,品種選育代號“五峰104”)及五峰212茶樹新品種,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茶業局主持,課題組根據《茶樹育種學》原理,采取單株多次淘汰、經系統選育,無性繁殖而成的茶樹新品種。所制“五峰毛尖”茶類具有明顯的“香氣高、滋味醇、耐沖泡”、“色、香、味、形”俱佳的五峰茶特點。因而,是今后一個時期我縣發展新茶園首推的五峰地方無性系茶樹品種。1、“鄂茶7號”茶樹新品種簡介“鄂茶7號”是1979年3月我縣進行第一次茶樹品種資源調查時,在水盡司陳家坡老茶園中發現的一個茶樹單株為育種材料培育而成的茶樹新品種。母株現存,樹齡80年左右。“鄂茶7號”經茶葉科技人員24年的選育,于2004年3月16日經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并命名為“鄂茶7號”。“鄂茶7號”選育項目2005年獲湖北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成果登記,2006年獲宜昌市人民政府三等獎。至此,“五峰名茶大縣”有了第一個省級無性系茶樹良種。該品種為灌木型,中葉類,生長勢較強,分枝較直立,頂端第一片葉葉長于芽。由于早生、葉片成披針型,因而商品名為“五峰柳葉早”。經省區試:“鄂茶7號”一芽一葉期有效積溫為22.3℃,比福鼎大白茶43.5℃低21.2℃。一芽一葉期比福鼎大白茶早6—8天;一芽三葉百芽重115克以上,屬重芽型品種,產量比對照增產12.96%,居全省區試11個品種的第三位;抗逆性與對照相當。2003年4月制樣,由杭州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分析。:含水浸出物42.7%、茶多酚25.9%、咖啡堿3.6%、氨基酸6.3%。氨基酸含量高出目前公布的國家級77個茶樹品種中的黃山種4.98%(在77個品種中含氨基酸4%以上的僅8個)的1.32。所制“五峰毛尖”茶外形條索緊結有毫,色澤翠綠尚油潤,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醇,香氣栗香持久,葉底嫩綠明亮。在栽培上應特別注2、五峰212茶樹新品種簡介五峰212(五峰大葉茶)是1994年8月我縣開展第二次茶樹品種資源調查時(當時調查登記茶樹單株196株),在原紅漁坪鄉珍珠頭村六組劉明魁責任田(海拔約800米左右)中發現的一個茶樹單株為育種材料培育而成的茶樹新品種。屬五峰地方茶樹群體品種的單株選育后代。母株現存,樹齡60年左右。2003年底了參加全國第三輪茶樹品種區試(浙江中茶所、河南信陽、貴州湄潭)。該品種無性系、灌木型、早芽種。芽葉黃綠,茸毛多,重芽型大葉品種。樹姿半開張,分枝較稀。葉長11.63㎝、葉寬5.5㎝(葉面積44.78C㎡),葉脈11對,葉長寬比為2.11。屬橢圓形葉。葉片上斜壯著生,葉面稍隆起、有光澤。葉質較厚軟,一芽三葉百芽重91.15ɡ。區試產量比對照增產30.55%。育芽能力和持嫩性都較強。采一芽一葉在3月中旬。2000年5月、2001年5月、2008年4月春茶3次采摘一芽二葉制生化分析樣,經杭州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檢測,平均水分6.03%時,含氨基酸4.03%、茶多酚28.73%、咖啡堿3.65%、水浸出物46.03%。制綠茶外形翠綠顯毫、香氣栗香持久、滋味鮮醇尚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綠尚亮,具有“香高、味醇、耐沖泡”的特點。抗寒、抗旱性較強。扦插成活率高。根系發達、移栽成活率高。2008年3月31日,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果茶蠶桑藥麻專業組部分委員及專家,對我縣選育的“五峰212”茶樹新品種進行了現場考察。 |